孩子出現高燒的情況,這個時候家長會非常的擔心,做好正確的預防對孩子退燒快,也能減少孩子的難受。小月齡的孩子容易出現發燒的情況,這個也比較常見,由于肝臟發育不健全,用藥上媽媽們更要注意,一是要選擇兒童專用藥,二是西藥使用上要慎重。那么,兒童退燒藥有哪些?一歲寶寶退燒的過程是哪些?下面一起看看吧。
盤點兒童會用到的退燒藥
1、阿司匹林
注意:16歲以下禁用
使用最久的一種退熱藥,其退熱作用較強,但副作用也大,對胃腸刺激嚴重,甚至會誘發潰瘍。英國明確規定,16歲以下兒童禁用阿司匹林。目前該藥在國內兒科也趨于淘汰。
2、對乙酰氨基酚
注意:適合2個月及以上兒童退熱,比較安全,可常備家中。
即撲熱息痛,是目前兒科臨床最常用退燒藥物,是一種比較安全的退熱藥。退熱效果迅速、不良反應少,對胃腸道刺激小,可以常備家中。代表藥如泰諾林口服混懸液/混懸滴劑。
3、柴胡注射液
中藥柴胡提取的注射劑,該藥退熱作用較慢且弱,副作用少。規格為每支2毫升,用量3歲以內小兒每次肌肉注射1/3~1/2支,大于4歲每次一支。
4、布洛芬
注意:適合6個月及以上兒童用于解熱鎮痛
布洛芬是屬于比較新的兒科退燒藥物,安全高效,具有明顯的解熱鎮痛作用,作用持久,副作用少,代表藥如美林布洛芬混懸液/混懸滴劑。
5、賴氨匹林
用法:肌內注射或靜脈注射。兒童一天按體重10~25mg/kg,分2次給藥。
優點:解熱作用強,起效快,作用緩和而持久,可避免口服阿司匹林和布洛芬對胃腸道的刺激。由于布洛芬和對乙酰氨基酚均為片劑、水溶液及混懸液(滴劑),沒有靜脈注射及肌肉注射劑型,所以對于口服藥物困難的孩子,醫生也常選擇這類藥。
缺點:因為含有阿司匹林,長期應用可能誘發瑞氏綜合征,有的會誘發過敏性休克和哮喘重度發作。所以16歲以下的兒童都應該謹慎使用,應用時應注意詢問過敏史。
注意:這類藥有明顯的劑量依賴性,即隨劑量上升而療效上升,所以要防止過量用藥,否則會引起肝臟損害。
6、尼美舒利(慎用)
注意:風險高,需慎用;12歲以下兒童禁用。
尼美舒利具有顯著的抗炎、鎮痛和解熱作用。但是,近期有報道表明,尼美舒利有極高的致嚴重肝損害的用藥風險,需慎用。2002-2005年,西班牙、土耳其、愛爾蘭等國家已將該藥撤出市場。
7、復方氨基比林
注意:嬰幼兒禁用,年長兒慎用
又名安痛定,是一種注射劑是臨床上最常用的強效退熱藥之一。潛在誘發急性溶血性貧血,發生皮疹等副作用風險。若注射本品劑量過大會使孩子出汗過多,體溫驟降,易引起虛脫。
8、安乃近
注意:非萬分緊急情況不要使用,和阿司匹林有交叉過敏反應。
安乃近的退熱效果明顯迅速,但副作用也非常很明顯,個別病人對該藥過敏,甚至會出現休克甚至死亡。因此僅在急性高熱、病情急重,又無其他退熱藥可用時才用于緊急退熱。目前27個國家禁止或限制使用安乃近,但國內有的地方醫院還在使用,值得引起人們高度重視。
一歲寶寶退燒有哪些過程
1.高燒期:在這一階段,寶寶的體溫可能會迅速升高,達到39℃-40℃或更高,說明炎癥較為嚴重。寶寶可能會出現寒戰、面色蒼白、煩躁不安等情況。退燒藥的效果可能只能持續4-6小時,藥效一過體溫會再次上升。家長需要密切關注寶寶的體溫變化,防止高熱驚厥的發生,并及時補充水分,防止脫水。
2.發燒間隔延長、熱峰下降期:隨著疾病的逐漸好轉,寶寶的發燒間隔會逐漸延長,比如從每3-4小時發燒一次延長到每7-8小時甚至更長時間。同時,熱峰也會逐漸下降,即最高體溫不再像之前那樣高。寶寶的精神狀態開始好轉,哭鬧減少,食欲可能有所增加。家長在這個階段仍需繼續觀察寶寶的體溫和癥狀變化。
3.逐漸退燒期:在這個階段,寶寶的體溫開始逐漸趨于平穩,主要以低燒為主。寶寶可能更容易出汗,皮膚變得濕潤,四肢溫暖。發燒間隔繼續延長,熱峰繼續下降,甚至不需要退燒藥就能自行退燒。寶寶的精神狀態明顯好轉,食欲恢復正常,睡眠也變得安穩。家長在這個階段仍需繼續加強護理,保持寶寶的水分攝入,避免復發。
退燒期間要注意什么
1、持續監測體溫:在退燒期間,寶寶的體溫可能會波動,因此需要定期測量體溫,以了解寶寶的發燒情況。如果發現體溫再次升高,應及時采取物理降溫或藥物降溫措施。
2、穿著適當:在退燒期間,寶寶可能會感到不適,因此要避免給寶寶穿得過多或過少。應根據寶寶的實際情況和室內溫度來選擇合適的衣物,以保持寶寶的舒適。
3、保持室內空氣流通: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有助于降低室內溫度和濕度,使寶寶感到更加舒適。可以打開窗戶或使用空氣凈化器來保持室內空氣清新。
4、注意飲食調整:在退燒期間,寶寶的食欲可能會受到影響。家長應給寶寶提供清淡、易消化、富含營養的食物,如稀飯、面條、蔬菜泥等。避免給寶寶食用油膩、辛辣、刺激性食物。
以上這些都是關于兒童退燒藥和孩子退燒過程的介紹,相信大家看完之后都有了正確的認識。目前各醫院和藥房出售的兒童退熱藥主要有水劑、片劑、栓劑和針劑四種劑型,對于孩子退燒問題要引起重視,做好正確的預防能減少損害,希望這些能幫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