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癌也是癌癥的一種,和這個疾病對全身的器官可能都有影響,大家要注意做好預防,注意做好檢查。如果是身體上出現了一些病癥特征,疑似淋巴癌,一 定先去檢查,還要及時的檢查。下面大家就和小編一起了解下,檢查淋巴癌有哪些常見的方法?
如何檢查淋巴癌
(一)血象
淋巴瘤的血象變化多為非特異性,臨床差異很大。
1.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白細胞數多正常,伴有相對或絕對性淋巴細胞增多。進展期可見淋巴細胞減少及細胞免疫反應降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或血小板減 少均很罕見。約20%彌慢性原淋巴細胞型淋巴瘤晚期可轉化至白血病期,此時血象酷似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極個別患者化療后也可發生髓性白血病。
2.霍奇金病血象變化發生較早,常有輕或中度貧血。10%屬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偶伴有抗入球蛋白試驗陽性的溶血性貧血。白細胞多正常,少數輕度或明 顯增多,伴中性粒細胞增多。約1/5病例有嗜酸性粒細胞增多,晚期淋馬上 細胞減少。
3.當骨髓被廣泛浸潤或發生脾機能亢進時,可有全血細胞減少癥。
骨髓象大多為非特異性,對診斷意義不大。淋巴瘤累及骨髓者很少經骨髓液涂片細包形態學檢查而發現,如作骨髓活檢,則陽性率可提高9%~22%。在霍奇金 病骨髓象中,如能找到里斯氏細胞,對診斷有幫助。里斯氏細胞可分為兩大類:一類稱為診斷性里斯氏細胞,另一類是里斯氏細胞的變種,后者又可分為三型 :
①腔隙型里斯氏細胞,常在細節硬化型中出現;
②多倍性里-斯氏細胞,常見于淋巴細胞耗竭型;
③多形性里斯氏細胞,也多見于淋巴細胞耗竭型。診斷性里斯氏細胞的大小不一(20~60um),形極不規則,胞質嗜雙色性;核外形不規則,如相互聯歡結呈 鏡影狀最為典型;核染質呈網狀,粗細不均,核仁可達核的1/3。當非霍奇金淋巴瘤轉化至白血病期,骨髓象呈現典型白血病象。
(二) 其他實驗檢查
1.細胞形態學檢查
如有全血細胞減少,血清堿性磷酸酶增高或骨骼病變時,可作骨髓涂片及活檢檢查以尋找里-斯氏細胞或淋巴瘤細胞。但是里-斯氏細胞也可見于各種惡性腫瘤 如乳腺癌、肺癌,甚至非惡性疾病如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等。因此當缺乏霍奇金病組織學證據時,單獨找到里-斯氏細胞,并不具有特征性。此外在胸水、 腹水中也可找瘤細胞,但機會不多。
2.放射、放射性素檢查
當疑有繃膈、肺門淋巴結及肺部淋巴瘤時,可作胸后前位及側位X線攝片。前上縱膈及肺門淋巴結的明顯腫大常提示淋巴瘤,但也要除外結核或真菌感染。對 可疑部位則作斷層攝片以進一步證實。疑有腹膜后淋巴結腫大者,可作下肢淋巴造影:淋巴瘤表現為淋巴結腫大伴造影劑泡沫樣分布或(和)斑點狀凝聚,中 心充盈缺損以及淋巴管堵塞等征象。淋巴造影的正確率可達890%左右,尤其是主動脈旁淋巴結病變,但第2腰椎以上淋巴強常不能顯示。更不能顯示腸系膜、 肝門、脾門淋巴結及肝臟有無侵犯。肺實質病變、碘對敏史或臨床已肯定為III或IV期,尤其膈下已有腫塊者,均為淋巴造影的禁忌證。CT還能發現臟器病變 ,如肝、脾病變呈大小不等的密度減低區,腎、膀胱病變為大小不等的腫塊,使臟器移位。骨骼疼痛或有明顯按壓痛部位可作X線攝片。血清堿性磷酶及血鈣 增高,尤其當血象抑制時,更應疑及骨骼部位的累及,特別是胞腰、椎、骨盆、長骨近端等處。
放射性核素67鎵掃描對檢測組織細胞型淋巴瘤尤為靈敏,對縱隔病變有高度敏感性(80%~95%),腹膜后淋巴結為10%~60%。
3.B超聲波檢查
能發現直徑﹥2㎝的淋巴結,但無法明確腫大的原因。B超能辦助發現肝脾腫大及肝脾中明顯的腫瘤結節,但無法證實彌漫性浸潤。
檢查疾病的方法一定要了解一些,當然這也是為了比較好的檢查疾病,為了確診,后期的治療和預防,大家一定要注意。平時大家要保持健康的心態,積極的 治療,可以避免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