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地蘭注射液,其通用名為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是一種在心血管領域應用廣泛的藥物。
西地蘭屬于強心苷類藥物。它的化學名稱為 3β-[(O-2,6-二去氧-β-D-核-己吡喃糖基-(1→4)-O-2,6-二去氧-β-D-核-己吡喃糖基-(1→4)-2,6-二去氧-β-D-核-己吡喃糖基)氧代]-12β,14β-二羥基-5β-心甾-20(22)烯內酯。其分子式為(C_{47}H_{74}O_{19}) ,分子量為943.09。
1.正性肌力作用:西地蘭能選擇性地作用于心肌細胞膜上的(Na^{+}-K^{+}-ATP)酶,抑制該酶活性,使細胞內(Na^{+})濃度升高,通過(Na^{+}-Ca^{2+})交換機制,使細胞內(Ca^{2+})濃度增加。(Ca^{2+})與心肌收縮蛋白結合,增強心肌收縮力,增加心輸出量,從而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臟功能。
2.減慢心率作用:通過增強心肌收縮力,心輸出量增加,反射性地興奮迷走神經,使竇房結自律性降低,心率減慢。同時,還能延長房室結的有效不應期,減慢房室傳導,減少心房過多沖動下傳至心室,對于伴有快速心房顫動或心房撲動的心力衰竭患者,可有效控制心室率。
1.主要用于心力衰竭:尤其適用于急性心力衰竭或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當心臟功能失代償,出現呼吸困難、乏力、水腫等癥狀時,西地蘭可快速增強心肌收縮力,緩解癥狀,改善患者的血流動力學狀態。
2.控制快速心律失常:對于伴有快速心室率的心房顫動、心房撲動,西地蘭可通過減慢房室傳導,控制心室率,減輕心臟負擔,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
西地蘭一般采用靜脈注射給藥。成人常用量為:首劑0.4 0.6mg,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釋后緩慢靜脈注射;2 4小時后可根據病情需要再給予0.2 0.4mg。小兒用量則需根據年齡和體重進行個體化計算。不同年齡段的小兒用量有所差異,一般新生兒、早產兒劑量相對較低,兒童劑量隨年齡增長而適當增加。在用藥過程中,務必嚴格按照醫囑準確掌握劑量,避免用量不當引發不良反應。
1.胃腸道反應:較為常見,可表現為惡心、嘔吐、食欲不振等。這是由于藥物刺激胃腸道黏膜以及興奮胃腸道平滑肌所致。一般在用藥初期出現,隨著用藥時間延長,部分患者的胃腸道反應可能會逐漸減輕。
2.心律失常:是西地蘭嚴重的不良反應之一。可出現各種類型的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房室傳導阻滯、竇性心動過緩等。這與藥物影響心肌細胞的電生理特性有關。嚴重的心律失常可能會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在用藥期間需要密切監測心電圖變化。
3.神經系統反應:部分患者可能出現頭痛、頭暈、乏力、失眠等癥狀。少數患者還可能出現視覺異常,如黃視、綠視等,這是由于藥物影響神經系統功能以及視網膜細胞代謝所致。視覺異常往往是強心苷中毒的早期信號之一,一旦出現應引起重視。
1.用藥前評估:在使用西地蘭注射液前,醫生需要詳細了解患者的病史、用藥史、過敏史等。對于患有嚴重心肌病變、房室傳導阻滯、嚴重腎功能不全等疾病的患者,使用西地蘭時應格外謹慎,需要綜合評估利弊后決定是否用藥。
2.監測指標:用藥期間必須密切監測患者的心率、心律、血壓、心電圖等變化,同時還應關注患者的癥狀改善情況,如呼吸困難是否緩解、水腫是否減輕等。定期檢查血電解質,尤其是血鉀濃度,因為低鉀血癥會增加西地蘭中毒的風險,而高鉀血癥則可能減弱其強心作用。
3.藥物相互作用:西地蘭與多種藥物存在相互作用。例如,與排鉀利尿劑(如氫氯噻嗪、呋塞米等)合用,會增加低鉀血癥的發生風險,進而增加西地蘭中毒的可能性;與鈣劑合用,可能增強心肌收縮力,但也會增加心律失常的風險。因此,在聯合使用其他藥物時,需要告知醫生正在使用西地蘭,以便醫生調整用藥方案,避免藥物相互作用帶來的不良后果。
西地蘭注射液在治療心力衰竭和某些心律失常方面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但在使用過程中需要嚴格掌握適應證、用法用量,密切觀察不良反應,確保用藥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