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下垂,醫學上稱為子宮脫垂,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婦科疾病 。正常情況下,子宮位于盆腔中央,依靠子宮韌帶、盆底肌和筋膜等結構的支持,維持在正常位置。但當這些支持結構受到損傷、松弛或功能減弱時,子宮就會從正常位置沿陰道下降,當宮頸外口達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宮全部脫出陰道口以外,就形成了子宮下垂,常合并陰道前壁和(或)后壁膨出。因為陰道前后壁又與膀胱直腸相鄰,所以子宮脫垂還可同時伴有膀胱尿道和直腸膨出。
子宮下垂在多產、營養不良和從事重體力勞動的婦女中發病率相對較高,約為 1% - 4%。一些經歷過多次分娩的女性,由于分娩過程中對盆底組織造成損傷,產后又未能充分恢復,就容易出現子宮下垂。還有部分女性因長期營養不良,導致盆底肌肉和韌帶的力量薄弱,無法有效支撐子宮,也增加了患病風險。
一、警惕!這些是子宮下垂的信號
子宮下垂并非悄無聲息,身體往往會發出一些信號來提醒我們。了解這些癥狀,有助于我們及時察覺問題,采取相應措施。
陰道有異物感:這是子宮下垂較為典型的癥狀之一。患者常在陰道內感覺到有物體脫出,尤其在走路、下蹲、體力勞動時更為明顯。輕度脫垂時,脫出物可能在休息后自行回縮;而重度脫垂時,脫出物可能終日掉在外面,無法自行還納,嚴重影響日常生活,甚至導致行走困難。就像 42 歲的李女士,在一次搬重物后,突然感覺陰道有異物,起初她并未在意,后來異物感越來越強烈,甚至在走路時都能明顯感覺到,這才急忙就醫,被診斷為子宮下垂。
下腹部墜脹感與腰骶部酸痛:子宮下垂后,會牽拉周圍的組織、韌帶,并壓迫周圍的血管、神經,從而引起下腹部墜脹感。同時,由于韌帶、肌肉過度牽拉,患者還會出現腰骶部酸痛的癥狀,尤其是在長時間站立、行走或勞累后,這種墜脹感和酸痛感會加劇,臥床休息后可適當緩解。很多女性在出現這些癥狀時,往往會誤以為是過度勞累或月經前的正常反應,從而忽視了子宮下垂的可能。
陰道分泌物增多:當子宮下垂時,子宮頸及陰道黏膜會受到下垂子宮的摩擦,導致局部黏膜充血、水腫,進而引起陰道分泌物增多。這些分泌物可能伴有異味,顏色也可能發生變化,如變黃、變綠等。如果不及時處理,還可能引發感染,加重病情。
性交疼痛:子宮下垂會導致陰道口變寬,陰道前壁脫垂,這在性生活過程中,可能會使女性感到疼痛,影響性生活質量,導致患者對性生活產生恐懼或厭惡心理,進而影響夫妻關系。
泌尿系統癥狀:由于子宮與膀胱、尿道相鄰,當子宮下垂嚴重壓迫膀胱、尿道時,就會引起一系列泌尿系統癥狀,如尿頻、尿急、排尿困難等。有些患者甚至會出現尿失禁,在咳嗽、大笑、打噴嚏或用力時,尿液會不由自主地流出,給患者的生活帶來極大的不便和困擾,嚴重影響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社交生活。
二、探尋根源:子宮為何 “下垂”
子宮下垂并非毫無緣由,它的發生往往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深入了解這些原因,有助于我們更好地預防和應對這一疾病。
分娩損傷:這是導致子宮下垂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分娩過程中,尤其是難產、急產或經陰道助產時,胎兒通過產道,會對盆底肌肉、筋膜和韌帶等支持組織造成過度牽拉和損傷。如果產后未能充分休息,過早參加體力勞動,尤其是重體力勞動,就會影響盆底組織張力的恢復,使得子宮無法得到有效的支撐,從而逐漸下垂。據統計,有多次分娩經歷的女性,子宮下垂的發生率明顯高于初產婦。
衰老:隨著年齡的增長,女性的身體機能逐漸衰退,盆底肌肉和韌帶也會出現松弛、萎縮的現象。特別是絕經后,女性體內雌激素水平大幅下降,導致盆底支持結構的彈性和韌性進一步降低,子宮失去了足夠的支撐,就容易發生下垂。這也是為什么子宮下垂在老年女性中更為常見的原因。
腹壓長期過高:長期慢性咳嗽、便秘、長期從事重體力勞動、腹腔積液、腹型肥胖等,都會使腹腔內壓力持續升高。過高的腹壓會像一只無形的手,將子宮向下擠壓,久而久之,就會導致子宮下垂。例如,一些從事建筑工作的女性,由于長期負重,腹壓始終處于較高水平,患子宮下垂的風險就相對較大。
先天發育異常:部分女性由于先天性盆底組織發育不良,盆底肌肉、韌帶等結構薄弱,無法為子宮提供足夠的支撐力,在后天的生活中,即使沒有明顯的誘發因素,也容易出現子宮下垂。
其他因素:如營養不良、長期吸煙、多次進行盆腔手術等,也可能影響盆底組織的正常功能,增加子宮下垂的發生幾率。營養不良會導致肌肉和韌帶的力量減弱;吸煙會影響血管的收縮和舒張功能,減少盆底組織的血液供應,從而影響其正常代謝和修復;盆腔手術可能會損傷盆底的支持結構,破壞子宮的穩定性。
三、“輕重緩急” 的應對策略
一旦發現子宮下垂,不必驚慌,臨床上針對不同程度的子宮下垂,有著一系列科學有效的應對方法。
(一)輕度子宮下垂的改善方法
對于輕度子宮下垂患者,身體發出的信號相對較弱,脫垂程度較輕,一般可先采取保守治療方法。
盆底肌鍛煉:這是一種簡單易行且有效的方法,通過增強盆底肌肉的力量,來提升對子宮的支撐作用。其中,凱格爾運動是最常用的鍛煉方式。具體做法是:患者平躺在床上或地板上,雙腿屈膝,緩慢收縮盆底肌肉,就像憋尿時的動作,保持 3 - 5 秒,然后慢慢放松,重復進行 10 - 15 次為一組,每天進行 3 - 4 組。這種鍛煉可以隨時隨地進行,長期堅持,能有效改善輕度子宮下垂的癥狀。除了凱格爾運動,還可以進行提肛運動,即有規律地收縮、放松肛門,每次進行 10 - 15 分鐘,每天 2 - 3 次,同樣有助于增強盆底肌肉的力量。
生活方式調整:避免增加腹壓的行為至關重要。患者應盡量避免提重物,尤其是超過 5 公斤的重物;積極治療慢性咳嗽,因為頻繁咳嗽會使腹壓瞬間升高,加重子宮下垂;保持大便通暢,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類等,預防便秘,減少因用力排便導致的腹壓增加。此外,控制體重也不容忽視,肥胖會使腹部脂肪堆積,增加腹壓,適當減輕體重有助于緩解子宮下垂的癥狀。同時,建議患者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長時間站立或久坐,定時休息,給身體足夠的放松時間。
物理治療:借助儀器進行盆底康復治療也是不錯的選擇。通過電刺激、生物反饋等技術,刺激盆底肌肉收縮,增強肌肉力量,改善盆底肌肉的功能。在專業醫生或康復治療師的指導下,定期進行物理治療,一般一個療程為 10 - 15 次,每周進行 2 - 3 次,能夠取得較好的效果。這種治療方法安全、無創,患者的接受度較高。
藥物治療:對于因雌激素水平下降導致的子宮下垂,尤其是絕經后的女性,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適當補充雌激素。雌激素能夠促進盆底肌肉和筋膜的修復,增加其彈性和張力,從而改善子宮下垂的癥狀。但雌激素治療需要嚴格掌握適應證和禁忌證,患者切不可自行用藥,以免引發不良反應。此外,一些中藥也具有補中益氣、提升子宮的作用,如補中益氣丸等,可在中醫師的辯證指導下服用。
(二)中重度子宮下垂的解決之道
當中重度子宮下垂時,子宮脫垂程度較為嚴重,保守治療可能效果不佳,此時就需要采取更為積極的治療方法。
子宮托治療:子宮托是一種支撐子宮和陰道壁的裝置,它可以放在陰道內,將下垂的子宮托起,使其維持在正常位置,減輕患者的癥狀。子宮托有多種類型,如支撐型、填充型等,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型號。使用子宮托時,患者需要注意正確的佩戴方法和清潔護理,定期取出清洗,避免感染。一般白天佩戴,晚上取出,月經期和妊娠期應停止使用。子宮托治療適用于中重度子宮下垂患者,尤其是那些年老體弱、不能耐受手術或有手術禁忌證的患者。
手術治療:手術是治療中重度子宮下垂的重要手段,其目的是修復損傷的盆底組織,恢復子宮的正常位置和功能。手術方式有多種,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年齡、生育需求、身體狀況以及子宮脫垂的程度和類型來選擇合適的手術方案。常見的手術方式包括:
曼氏手術:主要適用于年輕、有生育需求且宮頸較長的患者。手術包括陰道前后壁修補、主韌帶縮短及宮頸部分切除術,通過這些操作,能夠加強盆底支持結構,提升子宮位置,同時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
經陰道子宮全切除及陰道前后壁修補術:適用于年齡較大、無生育需求、子宮脫垂程度較重的患者。該手術切除子宮后,同時對陰道前后壁進行修補,可有效解決子宮脫垂和陰道壁膨出的問題。
盆底重建手術:利用生物網片或自身組織,對盆底的支持結構進行重建,增強盆底的支撐力,使子宮恢復到正常位置。這種手術方式創傷較小,恢復快,效果較好,適用于各種程度的子宮脫垂患者,尤其是對傳統手術效果不佳或復發的患者。
四、未雨綢繆:預防子宮下垂有妙招
預防永遠勝于治療,對于子宮下垂,我們可以從生活的各個方面入手,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降低患病風險。
注重產后護理:產后女性的身體較為虛弱,盆底組織也因分娩受到一定程度的損傷,此時做好產后護理至關重要。產后應充分休息,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避免過早下床活動和從事重體力勞動。一般建議產后至少休息 6 - 8 周,待身體恢復良好后,再逐漸增加活動量。同時,產后可在醫生的指導下,盡早進行盆底肌康復訓練,促進盆底肌肉的恢復,增強其對子宮的支撐能力。許多醫院都設有產后康復中心,提供專業的盆底肌康復治療,產婦可以積極參加。
堅持盆底肌鍛煉:這是預防子宮下垂的關鍵措施之一。除了前文提到的凱格爾運動和提肛運動外,還可以進行一些其他的盆底肌鍛煉。例如,仰臥屈膝,將臀部抬高,使肩部、腹部和膝蓋呈一條直線,然后緩慢放下,重復進行 10 - 15 次為一組,每天進行 3 - 4 組,這種鍛煉方式可以有效鍛煉盆底肌肉和臀部肌肉。此外,瑜伽中的一些體式,如蝴蝶式、橋式等,也有助于增強盆底肌肉的力量,女性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和身體狀況選擇適合自己的鍛煉方式,并長期堅持。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規律作息,保證每天 7 - 8 小時的睡眠時間,避免熬夜和過度勞累,讓身體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復。合理飲食,多吃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物質的食物,如瘦肉、魚類、蛋類、新鮮蔬菜和水果等,增強身體的抵抗力和肌肉力量。同時,要控制體重,避免過度肥胖,減少因腹壓增加導致子宮下垂的風險。此外,戒煙限酒也很重要,吸煙和過量飲酒會對身體的各個器官造成損害,影響盆底組織的健康。
避免增加腹壓的行為:日常生活中,要盡量避免提重物、長時間彎腰、長期便秘、慢性咳嗽等增加腹壓的行為。如果需要搬運重物,應先蹲下,將物體靠近身體,然后用腿部力量慢慢起身,避免直接彎腰用力。對于慢性咳嗽患者,要及時就醫,積極治療,控制咳嗽癥狀;對于便秘患者,可通過調整飲食結構、增加運動量、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等方法來改善,必要時可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藥物治療。
定期進行婦科檢查:女性應定期進行婦科檢查,尤其是年齡在 40 歲以上、有多次分娩史、長期從事重體力勞動等高危人群,建議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婦科檢查。通過婦科檢查,醫生可以及時發現子宮、盆底組織等是否存在異常情況,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如果發現有盆底肌肉松弛、子宮位置異常等問題,應聽從醫生的建議,采取相應的預防和治療措施,防止病情進一步發展。